第139章 银州叛乱-《汉世祖》
第(2/3)页
但如今是什么情况,民不聊生,饱受欺凌与压迫,越是经历过难军时代的党项老人,那种感触就越深。
因此,在夏绥地区的党项人,大多数人对于朝的统治,都是心怀不满的,哪怕是一些新成长起来的轻人,也难免受到老一辈人的影响。
在这样现状下,李继迁这样一个拓跋李氏的嫡系子孙返回西北,高举“义旗”,能够造成的(本章未完!)
第139章 银州叛乱
温馨提示:为防止内容获取不全和文字乱序,请勿使用浏览器(App)阅读模式。
影响,绝不是一般够比拟的。
再加,李继迁的先祖乃是“党项战神”拓跋思忠,也一面可以竖起招徕部众的旗帜。哪怕是事上拓跋李氏对党项人的影响力并不像当年那么强,但做了符合民意的举动,也能获得不小拥护)
有这些考量在里面,刘皇帝如何能不恼火。李继迁当然不被刘皇帝放在眼里,但这个总归是有些“名声”的,毕竟是“西夏”的奠基人,宋形势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,也仍旧难免让他多几分警惕。
为关键的,他明明对党项人已经足够警惕了,甚至使出底抽薪的办法,把拓跋李氏尽数内迁,并严防死守,仍旧出现了这样的漏洞,这就更让刘皇帝愤怒。
他只得,是有人不把他的训诫当回事,对他的政策执行不力,有人懈怠渎。再加上这一的种种顺,各种风波,经让刘皇帝十分敏感了,诸多因素汇合到一,自然引得刘皇帝大怒。
而于王寅而言,就更为惶恐,毕竟,当初关于李继迁杀人逃亡之事,其侄王玄真是有过汇的。
不过那时候,他一心放在河西案上,后来又因卢案,乱了方寸,更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李继迁,只当是一般的杀人逃亡案件来判断。
但是,事实证,他完全大意了。而事后看来,继迁杀人满门,个中缘由,确实不同寻常,而皇帝明明对党项李氏另眼相看,他武德司也是有监督之责的。
如今,李继迁在西北闹出这么大动静,挑战朝廷的底线,公然背叛汉,并且很可能造成极其严的恶果,王寅武如何能不慌张。
当榆林的情报传回之后,王寅武就已经坐蜡了,而刘皇帝的反应,则更让他惊惧已。甚至到面圣了,他还是没想好,如何应付此事,又如何减轻他与武德司在其中的责任。
“武司在做什么?相州官府在做什么?银州官府又在做什么?”刘皇帝的责问仍未停,狠狠地盯着王寅武:“李继迁这贼子都跑到银州,都竖起反的大旗了,你们事前竟然没有一点反应?”
“陛,陛下,臣有失察之过!”大冬天的,面对刘皇帝刀子一般的目,王寅直觉浑身难受,冷汗迭出,话都有些说不清楚,极力想要弥补什么:“目前形如何,尚不明了,臣已然令,让榆林、州探吏调查李继迁及李氏......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