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您三思啊!-《外科艺术家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联席组委会,大主任蔺劲松哼了一声:“他们肯定在意。这胰腺项目,以往本来都是他们苏省的囊中之物。”
    “多年来的缺乏竞争,导致苏省的创新能力整体滑坡。”
    “而现在,冒出一个极其优秀的赵培儒来,一下就让他们紧张起来了。”
    他拿起一份报告,对聂主任道:“你看,这是苏省这次项目一的报告书。“
    “苏省虽然败给了江南省,但这份报告书,依然可圈可点,比起往年来,优秀了不少。”
    聂主任拿起来看了一遍,也微微点头。
    确实如此。
    苏省今年也知道牟足了劲的努力了,虽败犹荣。
    蔺劲松笑道:“所以,我还是那个观点,适当的竞争,是好事。”
    “就让赵培儒院长,好好鞭挞鞭挞苏省。”
    “而且同时,我也很期待江南省的表现。”
    “能在项目一中,拿出‘保留胃短管保脾法'这么惊艳的术式,让上面无数人,都能跟着惊叹……”
    “这说明,赵培儒院长对胰腺的研究,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啊。我对他接下来的几个项目,同样充满了期待,看见他能不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江南省,大会长葛建明,副会长卢广轩,也同样对赵培儒的专项组,保持了高度且持续的关注。
    卢副会长甚至经常三天两头的,跑到江新医院的西院区来。
    “赵院长。”
    卢广轩:“你们需要什么帮忙,尽管开口。”
    “葛会长特意让我转告你,无论是协调工作还是协调病人,省里都全力支持你们专项组的工作。”
    赵培儒笑着道:“这次,还真不用。不仅工作不用协调。”
    “病人,也不用协调。”
    “我们四院的住院部,正好就有一例合适的病人。”
    卢广轩闻言,下意识的点头道:“是么?那就好……什么?”
    他突然间反应过来。
    “不用协调病人了?”
    “你的意思该不会是,你们已经又快要进入实例手术阶段了吧?”
    只有完成了第一个理论部分,才会缩小病人适应症的范围,才会明确病人条件指征。
    才会去挑选病人!
    也就是说,赵培儒既然已经找到了“适合的病人”,这就意味着,专项组对病人的要求指征已经明确了,第一个阶段的理论部分,已经差不多完成了!
    赵培儒笑眯眯的点点头:“对,第一个部分,差不多完成了。”
    卢广轩这一刻,惊的下巴都差点掉了。
    这速度,堪称神速啊!
    第一个阶段的理论部分,实际上是最为消耗时间的!
    一般的课题项目组在这个阶段,短则持续一到三个月,长的也有半年左右。
    再长时间的理论研究,一般就意味着现阶段的医疗技术,还达不到完成项目的程度。
    所以,两到四个月,是比较合适的。
    可这赵培儒,做项目理论部分,经常也就需要一周左右而已。
    这一次时间稍微长点,用了大概十天左右。
    可这,还是已经算上了合并四院和港湾医院的这段时间。
    “赵院长,你们怎么这么快?”
    “我还以为,咱的胰体癌项目,速度会比较慢呢。”
    卢广轩也知道,他们江南省的胰体癌水平比较差,原本就抱的希望不大。
    能用大量的时间,慢慢磨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方案来,就很不容易了,根本没想到会这么快!
    “专项组的其他成员们怎么说,高院士和周教授他们怎么说?”
    卢广轩想知道,其他专家的看法如何。
    毕竟,这份方案到底好不好,是卢广轩心里的最后一个担忧了。
    两人一边聊一边走,这时,正好走到了会议室的门口。
    里面,众多专家,正在讨论着赵培儒的新方案。
    高显民院士的声音,从里面传了出来:“这种血管逆流技术,太妙了!我为了分析它,专门做了一套血供流转的分析图,大家看!”
    “大家看,这是人体原本的血液供给流转流势,大家应该一下就能看明白。”
    “而这份,是赵院长新方案的血液供给流转流势。”
    “他虽然改变了局部血供,让局部血液逆流,但和人体整体的血供流转,非常巧妙的,重新又结合在一起,你们看我的箭头标注,他的局部逆流血流,完全和人体整体的血流流势融合在了一起!”
    “血供的营养功能,完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。”
    “尤其是对肝脏的血供,几乎可以说,一点都没有打折扣!光从这一点上,这套方案,就比任何一套方案都要优秀了!“
    旁边,周丹丹教授的女声传了出来:“高院士说得对,其他任何治疗手术方案,在动刀之后,必然要重新建立血管。”
    “人为重新建立的血管,是怎么都比不上人体天然形成的血运流势精妙的,这是人类几千万年来进化形成的,最精妙的血运流势。”
    “所以,其他任何改变血流走势的术式,都比不上赵培儒院长的新术式。”
    众多专家,也你一言,我一语。
    不仅是分析这套方案的优点,更重要是的,是在尝试找出其缺点,尝试找出其不合医学医理的地方,尝试找到其容易发生术中意外的地方,并做出应对预案。
    可他们分析来,分析去……
    分析出来的全部都是这套方案的优点。不合医学医理的地方没找到。
    缺点倒是找到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小点……
    比如因为侵犯了胃粘膜而导致有可能术后出现胃粘膜缺血,也可能形成溃疡,但这种问题,只需要抑酸治疗即可缓解,和整个术式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比起来,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特异性并发症。
    门外。
    听着众专项组成员们,如此高度赞扬治疗方案,卢广轩心里的最后一丝担心,也彻底放下了。
    随之而来的,是浓浓的期待。
    “专家们对这份方案,如此看好?”
    “难道,我们江南省又要迎来奇迹?”
    卢广轩等省领导,本来是对这项目二和项目三,不抱多少希望的。
    赵培儒能为他们赢下一个项目一,就已经让他们喜上眉梢了,已经是很知足了。毕竟苏省的强大是客观事实,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。
    可越是听着里面,听着专家组们那些高调赞扬这套项目方案的话语,卢广轩内心里的某一处,活跃起来了,激动起来了,开始产生期待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卢广轩回到省医学会。
    大会长葛建明道:”怎么样,赵院长他们还顺利吗?提出什么要求没?“
    卢广轩先是看了看门外,随后关上门。
    “葛会长,接下来我说的话,你可得有个心理准备。”
    葛建明抬眼,目光透过眼镜上边框缘,看向卢广轩。
    难道专家组那边,出事了?
    葛建明:“好消息还是坏消息?”
    卢广轩压低声音,但语气里是止不住的激动:”是好消息!“
    “我刚去了赵院长那一趟,他说,第一个理论阶段,已经结束了。”
    “很快就要进入实例手术阶段了。”
    葛建明眉头一跳。
    “这么快?”
    据他所知,苏省那边,因为有着之前研发项目的进度积累,现在第一阶段的理论部分,还经常做着返工工作,不停的修改理论方案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第一个阶段都还没能彻底收尾。
    和苏省一对比,他们这边的专项组的速度,简直像是坐火箭一样了!
    卢广轩压低声音,道:“更重要的是……”
    “我听专家们对新方案的评价,非常高!”
    “我给你转述他们的几句原话。“
    卢广轩把刚才听到的话语,尤其是高显民院士和周丹丹教授的点评,复述了一遍。
    葛建明听的,心里也是猛地一跳。
    评价这么高?
    这简直是要夸到天上去了啊!
    尤其是高显民院士,这个人相对比较保守,每次对新方案、新思路,向来都持谨慎的态度。一旦遇上新技术,必然会深钻细研,有十足把握之后,才会说这种话。
    能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,说明这份项目方案,确实足够亮眼!
    葛建明忽然想到了什么,心里一动。
    “这新方案,是赵培儒院长提出来的吗?”
    如果是赵培儒的话,的确可以抱有足够大的希望!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