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横中原 二百零一 再起风波2-《逆麟行》
第(1/3)页
一月后,北周通往南齐的官路上,大队人马护送着车队行进。
徐亦航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中央,前方有北周锐士开路,周围有南齐精卒护卫,左右有霍英、公孙自在、徐衍山等人,大旗招展、战马嘶鸣,浩浩荡荡数百人,在旁人看来,是何等的意气风发。
一衣着华贵的南齐官员驱马赶到徐亦航身旁,笑道:“王爷可真是有雅兴得很,放着舒适的四驾马车不坐,却非要骑马,可这沿途哪有什么好风景。”
徐亦航回道:“本王只是不喜马车车厢憋闷,赵大人不必陪同本王,可自便。”
到北周接徐亦航南下登基的老熟人正是齐王亲信,黄门侍郎赵瑁,同行还有他那纨绔儿子赵宝郎。
赵宝郎如今已官任卫尉府书佐,虽不是什么显赫要职,但卫尉府执掌王宫禁军,齐王的目的不言而明。
赵宝郎此次随行而来,怕也是为了向齐王表忠心,捞功劳来了,只是赵宝郎之前与徐亦航有旧怨,便一直躲在后方南齐的队伍里。
赵瑁仍跟在徐亦航身侧,又说道:“王爷说的哪里话,再过些时日,王爷便会登基大宝,君临天下,到时下官与齐王皆要高呼万岁,此刻岂能怠慢王爷。”
徐亦航故意说道:“本王之前与赵大人有些芥蒂,还望大人不要介怀,今后要倾力辅佐本王。”
赵瑁闻言暗道徐亦航天真,嘴上却说道:“下官必不负王爷厚望,只是王爷舟车劳顿,下官忧心不已,再有两三日便可抵达齐国边境,我等不如在前方稍作歇息?”
徐亦航猜测这赵瑁是要动手了,回道:“好,本王也乏了,众兵士多日连续赶路,也未好生休整,传令下去,寻个开阔地安营扎寨,今日好好歇息,明日一早再出发。”
入夜,使团营地,赵瑁营帐。
“父亲,北周皇帝就这么轻易放徐亦航南下了?”说话的是赵瑁的纨绔儿子赵宝郎。
赵瑁不屑地笑了笑,回道:“在大梁行宫,元启帝听闻此事倒是极为震怒,几个北周大臣更是叫嚣要抓捕我等下狱,直接处死徐亦航,都是一副想要立刻开战的态势。”
赵宝郎不解:“既如此,元启帝为何又同意徐亦航南下了?若是真让徐亦航南下登基称帝,我大齐可就是名正言顺了,北周本就是得国不正,这对于元启帝皇位的合理性更加不利。”
赵瑁冷哼一声,说道:“元启帝和几个大臣是做戏给为父看,之所以放徐亦航南下,以为父猜测,必是元启帝想借此机会除掉徐亦航,然后嫁祸我大齐。北周的护送队伍连个高手都没有,派的只是城防营士卒,只怕到时动起手来,这些人都是栽赃我大齐的枉死鬼。如此也好,我等可将计就计,本来我等也是要杀了徐亦航嫁祸他北周的,只是不知元启帝想在哪里动手。”
赵宝郎说道:“要嫁祸我大齐,必是要在我大齐境内动手,一如齐王想在北周境内下手一样。”
赵瑁回道:“未必,以元启帝的城府和谋略,在北周境内杀掉徐亦航也是一样,他要的只是一个契机和说辞。”
赵宝郎问道:“父亲,我等是今夜动手?”
赵瑁思量片刻,回道:“不可,再等等,等北周先动手。”
徐亦航营帐。
公孙自在捋着他那糙乱的胡须,在帐内来回踱步,疑惑道:“再有两三日路程便到南齐边界了,这姓赵的怎么还不动手?”
徐衍山坐在一旁,正擦拭他的链子刀,随口回道:“这一路来,老徐我前后打探,别说南齐的杀手,就连北周皇帝应允的援手也没看到。”
霍英说道:“难不成我等都猜错了?”
半夜,明月高挂,夜空无云,整个营地悄然无声,除了巡夜的兵卒,大部分人早已进入了梦乡。
在这寂静的夜里却突然闪过几道黑影,嗖嗖嗖的身形穿梭声越来越频繁,十几二十道黑影潜入徐亦航驻扎的营地,不多时,这营地里便起了厮杀之声。
赵瑁父子的营帐,赵瑁惊起,失声道:“北周先动手了?”
第(1/3)页